原來
走路也需要練習!
原來 走路也需要練習!

拋開大隻雞晚啼的舊觀念,把握黃金療育期,拉孩子與照顧者一把!

 

90年代,台灣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的早療資源環境尚未建構周全,政府對於早療的觀念仍停留在避免惡化、加強復健治療的程度,缺乏知識宣導與早期預防的觀念。

 

有鑒於此,在伊甸成立的第二個十年間,服務對象從身心障礙者向下延伸,於1994年底開始推動「0-6歲發展遲緩兒家庭社區服務方案」,協助政府建構通報管理系統,提供個案管理、療育服務、經濟支持、物資補助等整合性服務。同時,伊甸更促使兒童局訂定每年四月為「全國兒童篩檢月」,透過多場的兒童發展篩檢場次,讓父母得以「認識」自己的孩子。

 

依WHO發展遲緩發生率推估,在台灣每15個孩子中,就有1個可能是發展遲緩兒「慢飛天使」,而伊甸早療服務迄今將邁入30年,依孩子不同的需求與成長進度,提供日托、時段、到宅、社區據點等服務,運用各種情境及教具,訓練孩子肢體動作發展,提升孩子語言及認知能力,幫助他們克服成長的重重挑戰。

20

20

第2個10年

概要

多元服務成長期:與政府與國際組織同行

邁入資訊化的時間, 伊甸的組織發展與服務,也進入多元化的時代。1994年改制為「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」,於全台各地積極拓展多元服務。

 

在第二個十年間,伊甸承辦更多政府的服務專案,服務對象從身心障礙者,縱向延伸至高齡長者照顧、兒童早期療育,橫向擴展至婦女、原住民等弱勢者服務。同時,伊甸延續對有工作需求的身心障礙者提供服務,也看見中重度身心障礙者的困境,大量增加職訓班、庇護工場、成立重殘者養護中心。1999年,臺灣經歷921大地震,伊甸亦投身災後重建,為災民創造就業機會。

 

另一方面,伊甸於分別在馬來西亞檳城、吉隆坡成立海外服務據點,提供各項身心障礙者的服務。1997年順應全球反地雷運動,隔年伊甸成為聯合國反地雷組織的唯一台灣代表,透過籌募輪椅對外捐贈,延伸雙福觸角至全球,與國際接軌。

1994年

出版身障服務相關工具書與宣導刊物

伊甸編製完成國內第一本身障機構輔導人員工具書─《殘障者輔導實力個案彙編》;同年,伊甸與雅歌出版社合製《用才雙贏策略》書籍,進軍出版市場。

出版身障服務相關工具書與宣導刊物

1995年

伊甸推出0-6歲遲緩兒家庭社區服務方案

看見發展遲緩兒童及其家庭的需求,伊甸推出整合性服務方案「0-6歲遲緩兒家庭社區服務方案」,為發展遲緩兒儲蓄希望。

伊甸推出0-6歲遲緩兒家庭社區服務方案

1997年

開展長青家園,老人服務開端

老殘本一家,因為看見身障者老化的照顧需求,伊甸1997年成立長青家園,1998年開始居家照顧服務,期能落實在地老化,使長輩擁有受尊重、享尊榮的老年生活。

開展長青家園,老人服務開端

1998年

伊甸成為國際反地雷組織的台灣唯一代表

根據聯合國統計,全世界每22分鐘即有1人因地雷受害;順應全球議題,伊甸加入國際反地雷組織(ICBL),並呼籲社會大眾以實際行動幫助雷傷者重新站起。

伊甸成為國際反地雷組織的台灣唯一代表

2000年

成立就業輔導中心,為全台第一家提供身障者就業輔導的機構

伊甸就業輔導中心致力於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,依身心障礙者的個別需求,運用合適的方法、在合適的地點地點,使其有機會發揮長才、進入職場,獨立自足。

2001年

納莉風災重創伊甸

伊甸位處地下室的辦公室因納莉風災受創嚴重,許多歷史資料及軟硬體設備付諸流水,幸賴諸多愛心企業、友會團體協助,縮短重建復原時間,總會後續遷址文山區萬美街現址。

納莉風災重創伊甸

伊甸啟用南投921庇護工場 提供災民庇護就業服務

伊甸南投921庇護工場啟用,提供921地震災民與地震致殘者職業訓練、就業輔導、庇護安置等服務,生產輪椅、回收舊衣、環保包等,重建其就業生機與創造社區資源之機會。

南投921庇護工場 提供災民庇護就業服務

成立全台第一個輪椅舞團

輪椅不只是身心障礙者的工具,也可以是他們的舞鞋,希望從舞蹈運動激發他們的個人潛力,展現自信及魅力,伊甸2001年11月5日成立全台第一個輪椅舞團;多年後,成立以聽覺障礙者為成員的半音舞集,透過舞蹈,讓社會大眾看見身障者的無限可能。

成立全台第一個輪椅舞團

結語

歷經二十年的光陰,伊甸的服務快速拓展至全台15個縣市、46個據點,以及2個海外分會,800位工作同仁一同持續為有需要的家庭獻上服務。雖然2001年納莉風災淹沒了位於台北光復北路地下室的總會辦公室,多年文件資料及設備嚴重毀損,但大水沖不走服務的心,伊甸攜手政府、民間團體、社會大眾重建伊甸園,落腳文山區,繼續為弱勢者服務。

 

憑藉對上帝信心的操練,「從有到多」,伊甸仍在爭取弱勢權益的道路上堅持努力,聯手政府公私協力,同時與國際組織一同傳遞雙福服務,攜手同行。